员工品德修养 专题培训心得体会(易栋)

点击数:8181 时间:2015-10-26作者:易栋

  导语:做人要实,就是要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

  10月10日下午,我很荣幸的作为一名刚入职的新员工能参加党校校长的授课,为此我也额外认真。此次的授课主要是说习主席的“三严三实”以及中国的“文化”。听课后,我觉得校长说课很符合中国国情,我只是一名很普通的企业员工,每日看着新闻,看着黑心的作坊曝光,看着老人碰瓷讹人,看着老人因年轻人不让座大打出手,看着老人被淹死,路人不敢扶,看着....

  在这里,我想着重谈谈做人要实的感受。如今的社会就是一个诚信缺失的社会,每逢过节接到电话,第一内心想法不是多么的激动,生怕周围的朋友借钱。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利益主体多元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就业岗位与就业形式多样化日趋明显,这些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然而商品经济的负面影响,使一些人一切以“利”为目的,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为谋取一己私利而放弃诚实的做人根本,唯利是图,见利忘义。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中,各个领域大量充斥着背信弃义的现实案例,经济领域的假冒伪劣;文化市场中的盗版侵权、伪科学、伪技术乘机泛滥;人际交往中的相互不信任;更可怕的是在社会政治领域中,以权谋私、钱权交易、以权代法、贪赃枉法、索贿受贿等。使得人们已经开始习惯不诚信现象在社会中的普遍存在,造成人际关系的危机、冷漠,以至于我们都感到“活得累”。曾几何时,诚信变得如此的陌生,这些都强烈的预示着社会诚信意识的弱化和丧失。

  我在部队服役两年,看到的是战友有困难去帮,自己有困难组织帮,群众有困难,干部士兵集体帮。

  我在法院工作两年,看到了太多因为金钱利益导致父子反目,昔日伙伴公堂对簿,夫妻间离婚为了利益撒谎成灾甚至大打出手,这些都是诚信的丧失,为人实诚的问题。以至于现在有钱不敢借,老人不敢扶,路人不敢帮。

  同样是两年,为什么会造成如此大的思想落差?因为社会的环境,也是中国的文化,在服役期间,假若遇到了不法分子我会挺身而出,受伤了我是英雄,牺牲了我是烈士,但是现在呢,说实话,我会先保护好自己,不会盲目去,甚至不会去制止。有时候我也会为自己的想法而感到脸红,悲哀,社会缺乏正能量,缺乏诚信。曾多次在网上看到,因为让座,但老人自己过失摔倒,最终是让座人买单;因为扶老人,最终扶人者买单。

  毛泽东同志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讲:“在世界上要办成几件事,没有老实态度是根本不行的。”这种老实态度就是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造福人民群众的实谋事谋实事的精神,就是不唯上、不唯我、不唯本、只唯实的精神,只要抱着这样的虔诚态度,我们才能作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实绩。我想起了毛主席时代,那个时候路不拾遗,夜不关门,乐善好施。 今天我们身处中华民族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伟大变革时期,前景无限光明灿烂,现实却充满艰辛。我们追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我们向往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我们依靠的是什么?说到底,还得依靠精神道德这个原初的也是最根本的动力,即自觉坚持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做人处世原则。如果没有爱国之情、敬业之诚,就谈不上对党、对组织、对人民的忠诚,如果诚信缺失,就谈不上对同志、对人民忠诚老实了。许多看似很大的道理,其实就很具体地体现在我们的言行之中。

  如今我们身处在病不起,食品不安全,路人不敢帮的社会的环境下,我们自身一定要保持一颗出淤泥而不染的心,不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要防止他人的欺骗,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我没有什么号召力,但是我相信我能影响10个人,然后10个人再去影响更多人的一定会产生蝴蝶效应,最终还给我们生存环境一片朗朗乾坤。我相信最终这些没有诚信的人和黑商一定会得到法律的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