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专题】两型社会在云龙示范区的实践(谭跃飞)

点击数:5977 时间:2014-06-06

 
一、“两型”社会的提出及概念
 
    1、“两型”社会的提出。提出“两型”社会理念不是中国首创,它是对国外城市建设理念、城乡一体化发展等经验的一种借鉴。最早提出“两型”理念的是英国。19世纪末期,随着工业革命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生产要素向伦敦集聚,造成伦敦工业企业林立,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城市环境不断被破坏,1952年发生震惊世界的“烟雾事件”令4000人死亡。为解决环境问题,伦敦开始探索分区进行城市建设,对城区开始进行功能分工,并在周边开始建设卫星城,将工业企业、居民住居区向周边转移,同时开始禁用煤炭等污染型能量,推广液化气等清洁能源,在上世纪60年代提出在 “节约城市资源、保护城市环境”基础上进行城市建设,这是最早的“两型”理念。上世纪80年代,这一经验迅速在全球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城市推广;90年代随着资源、环境问题成为世界性难题,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础上谋求发展,逐步成为世界各国共识。
 
    在我国,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急于实现经济总量增长,各级地方政府没有充分认识保护资源、环境重要性,加上 “GDP”紧箍咒,长期以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许多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的项目上马。进入上世纪90年代,随着资源被过度开发、环境被严重破坏,我国 “资源与环境”红利被使用至底线,如何保证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使国家经济结构实现转型,从 “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模式向“低投入、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出”转变,成为各级政府面临的新命题。
 
    为改变观念,上世纪90年中期,国家提出 “可持续发展”理念,进入新世纪,为改变唯“GDP”论调,提出科学发展观,倡导“绿色GDP”,开始计算单位GDP能耗。但如何实现科学发展,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实现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还需要进行探索,在此情形下,借鉴国外经验,2005年3月12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首次提出建设“两型”社会的理念。
 
    2、“两型”社会的概念。“两型”社会指就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整个社会经济建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资源,即在生产、流通、消费等各领域各环节,通过采取技术和管理等综合措施,厉行节约,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尽可能的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发展模式,包含了探索集约用地方式、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深化资源价格改革等内容。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囊括了建立主体功能区,制定评价指标、生态补偿和环境约束政策和完善排污权有偿转让交易制度等内容。为全面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做好试点工作,2007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被批准为“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享有国家给予的政策、税收等方面利好。
 
二、“两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
 
    1、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基本国情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目前,我国总人口数约为14亿,耕地面积20.3亿亩,GDP总量为9.3万亿美元,财政收入为14万亿元,正处于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资源消耗总量大,粗放型增长方式使资源环境约束日益突出,已严重制约经济发展。今后一个时期,人口还要增长,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同时,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城市化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农业生产较为落后,资源禀赋与人口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决定了我国必须走建设“两型”社会的路子。
 
    2、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关爱人的生命、珍视人的健康。我国的工业化、现代化建设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经济较快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3、 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包括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和人与自然和谐。生态文明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道,构成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政治保障、精神支撑和生态条件。和谐社会的建设包含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只有通过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突出环境问题,有效化解各类资源和环境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保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还包括生态文明建设,使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而我国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一过程中,将始终面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容量限制这两大约束。加快建设“两型”社会,既是当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障。
 
    5、 建设生态文明的客观要求。生态文明的提出是对我国传统工业化建设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十八大“五位一体”的提出则是我国在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观念、道路和模式上的又一重大进步。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必然导致能源资源约束突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与自然关系紧张,反过来影响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建设“两型”社会,建立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以最少的能源资源消耗、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
 
    因此,建设“两型”社会,是一件事关现代化建设,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为了积累经验,十七大之后,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被国家确定为“两型社会”试验区并被赋予先行先试的政策创新权。十八大进一步提出五位一体的概念,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三、“两型”社会在云龙的建设
 
   (一)云龙示范区基本情况。株洲云龙示范区是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五大示范区(大河西先导区、云龙示范区、天易示范区、滨湖示范区和昭山示范区)之一,位于株洲市北部,与长沙市雨花区洞井镇交界,处在长株潭三市一体化发展东线的核心区域。总面积105.8平方公里,总人口6.64万人,辖两镇、一办事处、23个社区。
 
   云龙示范区建设“两型”社会三大优势
 
    1、优越的区位交通优势。位于长株潭城市群东线重点发展轴上,150公里半径内有长沙、株洲、湘潭、岳阳、益阳、娄底、衡阳、萍乡8个地级市,是株洲市与长沙市接轨的枢纽区域。其中央商务区距长沙、株洲、湘潭市中心,距黄花机场、武广高铁、湘江航运都只有20分钟车程,拥有陆、航、空完善的立体交通网络。
 
    2、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是长株潭城市群的生态绿心,辖内的云田乡素有“全国花卉生产示范基地”和“中国花木之乡”美誉,拥有无污染、原生态的绿色植被资源,拥有云峰湖景区等一批开发潜力巨大的优质山水资源,且地势开阔,人口分散,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和开发前景。
 
    3、明显的体制机制优势。拥有先行先试、敢闯敢试、边干边试的特权,享有国家和省市多种政策优惠。从2009年开始,株洲市财政将连续五年安排巨额资金支持云龙示范区开发建设,并出台了支持 “两型”社会建设的财政、土地和产业等相关政策,为云龙示范区的推进提供强力的政策和资金保障。
 
  (二)两型社会的顶级规划设计。城市规划与经营城市相辅相成,城市规划利用其综合的观点和整合的能力,规划好城市空间布局,有助于防止经营城市中某些不顾大局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短期行为;经营城市则发挥其驾驭市场的能力,成为贯彻实施城市规划的重要手段和保证。在此理念下,为了将经营城市中的规划工作与云龙示范区的发展有机结合,使两者统一于“两型”社会建设,云龙示范区坚持走顶级策划、规划之路,邀请英国、美国、澳洲、新加坡以及国内10多家顶级城市设计机构,就“两型云龙”拿出自己的真知灼见,然后优中选优,最终形成了一个高标准、高水平的顶层设计。
 
    准确定位“三城”发展战略。按照“两型”要求,通过比较自身优势,借鉴发达地区发展经验,并根据云龙示范区的地形地貌、山川林地、河流湖泊、居民居住的现状,将发展目标定位为“生态城、文化城、旅游城”。通过国际招标、竞争性谈判所形成的最终控制规划:符合建设生态城的要求。规划完全尊重了云龙示范区自然资源的现状,做到城中有村、村中有城,不求大而全,单向的追求城市规模呈梯次性开发,而是沿城市主干道点状开发,沿主要河流两边呈带状开发,沿区域内的主要湖泊呈环形开发;符合建设文化城的要求。规划了“一南一北”相互呼应布局的文化产业,其中,北部规划了以文化创意为主的板块,总占地面积超2万亩,主要是用于引进文化创意、动漫设计、高科文化娱乐等与长沙文化产业同质的产业,以形成产业的对接与规模效应。南部规划了职业教育为主的大学城,规划的总面积超过一万亩,主要是将株洲、长沙、湘潭三市知名的职业教育学校引进,集中在此办学,目前已经规划学校11所,开工建设6所,开学4所,形成一个年培养学生超过4万人以上的办学规模,并形成10万左右聚居的职业教育科研基地;符合建设旅游城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云龙示范区的北部地区,按照该地区控规,已引进了湖南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湖湘文化城等旅游项目,加上云峰湖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在云龙示范区已形成了一个面积超过一万多亩的高科文化体验、生态休闲旅游的度假区,且以该区域为核心,将与株洲市天元区的神农城、荷塘区的仙庾岭风景区形成整体,株洲市成为中部地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使株洲市在产业升级、转变发展方式上取得重大突破。
 
  (三)“两型”示范区的产业布局。在整体控规基本定型和全面地对云龙示范区各片区经营的优势进行分析后,云龙示范区各片区的规划按照“两型”理念为导向,形成了“一中心、两基地”的规划布局,即中部地区旅游休闲中心、湖南文化创意和现代服务产业基地、全国实用技术教育和科技创新基地。并以此为基础,合理进行空间布局、产业设计,重点发展旅游休闲产业、文化创意产业、金融创新产业和科教研发产业。坚持按片区整体开发经营的模式来实现“两型”发展的宏图,规划了“南、北、中”三大片区和九个小片区。
 
    1、北部地区主要是发展旅游产业。有四个片区,分别为欧洲小镇片区,主要是开发高端住宅区;文化创意娱乐片区,主要是依托湖南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打造文化旅游片区;湖南华强配套片区,主要是围绕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进行吃、住、娱、购等方面的配套服务开发;云峰湖片区,主要是打造集休闲娱乐、体育休闲与一体的国际旅游休闲度假区。
 
    2、中部地区主要发展高端服务产业。有三个片区,分别为金融商务区,主要是打造高端的金融、住宿、外贸、电子商务等高端服务行业,打造高品质的生态宜居小区;总部经济园片区,主要是以高效、优良的服务吸引知名企业将总部长驻在此,打造长株潭城市群的顶级的企业总部聚集区;数码科技城片区,依托已引进的数码科技城项目,承接沿海地区高科电子产业的梯度转移,打造中部专区大中型数码科技企业生产、科研、销售区域。
 
    3、南部地区主要发展文化教育产业。分两大片区,即职业教育园片区和依托其相生的商业配套片区,主要以职业教育大学城为核心,合理布局周边的商业、居住配套设施,形成一个相对比较独立的实用技术教育和科技创新区域。
 
    云龙示范区总体规划为云龙示范区“两型”社会的建设、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描绘了一幅蓝图,蓝图要实现就需要具体的实施者,云龙示范区为全力推进经营城市工作,并确保高效运行,组建了一个综合性的城市运营商―株洲市云龙发展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龙发展(集团)”)。
 
  (四)云龙“两型”的践行者——云龙发展(集团)
 
    云龙发展(集团)是云龙示范区经营城市的平台,是中共株洲市委、市人民政府为支持株洲云龙示范区“两型”社会建设而组建的国有独资企业,与株洲云龙示范区土地储备中心、株洲云龙投融资管理中心合署办公,主要承担株洲云龙示范区基础设施的投融资和开发建设,各类资源、资产的经营管理,土地一级和房地产开发,“两型”产业发展的任务。公司自2009年6月11日成立以来,主要投资和参与投资了湖南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总部经济园、云峰湖国际旅游度假区、云龙大道、华强路、云峰大道、云龙发展中心等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基本形成了示范区路网框架和产业布局框架。截止目前,总资产为128.9亿元,净资产59.6亿元,资产负债率54%。下设7个部门,拥有9个全资子公司、3个控股子公司、7个参股子公司。
 
    1、投融资工作。截至目前,云龙发展(集团)累计融资到位资金115亿元,累计投资85.3亿元,累计还本付息20.7亿元。其中,2013年融资到位资金31.5亿元,完成投资20.1亿元。
 
    2、基础设施项目。道路项目开工29.7公里,完成21.1公里,累计完成投资34.6亿元,长株轴线云龙大道通车,创造了株洲道路建设史上的“云龙速度”,华强路、云峰大道相继竣工通车,玉龙路、龙溪路基本通车,示范区主干路网基本成型。株洲市十大重点工程之一龙母河水利水系及景观工程项目正式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3亿元。安置房项目,累计完成主体工程17.3万平方米,完成投资3.6亿元。
 
    3、三大片区开发。
 
  (1)华强配套片区。计划投资100亿元,以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为核心,积极引进各类资本对5平方公里的华强配套片区进行整体开发。总投资 13亿元的攸县煤电一体化攸能后勤基地项目和总投资4亿元的云龙大酒店(四星级)等项目今年9月已开工建设;奥地利AST公司总投资8000万美元的冰雪世界项目和云龙城乡公司总投资1.68亿元的水世界项目均已签约,前期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当中;计划投资约5亿元的旅游集散中心项目在今年9月的湘商大会上,多方表达了浓厚的投资意向。
 
  (2)云峰湖片区。计划投资100亿元,以云峰湖生态体育公园为核心,引进国开行、香港创元集团、美林地产成立合资公司,对21平方公里的云峰湖片区进行整体开发,建成集商务酒店、商业水街、旅游休闲小镇、精品酒店、综合运动公园、企业绿色生态会馆群、生态高尔夫等于一体的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区、绿色生态旅游的体验区、低碳文化与理念的推广区。
 
  (3)龙母河片区。计划投资80亿元,以龙母河为核心,配套周边约10平方公里土地,拟与建信股权基金成立股份公司,通过龙母河水系综合治理,将龙母河沿线打造成为集水利、防洪、景观、生态和水资源循环利用于一体的“两型”水利示范带和文化景观带。目前,中部磐龙湖片区“三纵三横”路网结构基本成型。
 
   4、各类资源经营。一是土地资源经营。截止到目前,各类经营性土地批回3553亩,完成征地拆迁和土地流转5567亩,出让1469亩,累计完成投资16.8亿元。二是加油(气)站特许经营。通过竞争性谈判方式,取得示范区加油站特许经营权收入4亿元;三是广告、管线资源经营。投资500万元,建成16个广告塔(位),取得广告经营权收入770万元;投资3300多万元,建成220多孔公里管线,取得资源租赁收入近100万元。四是辅助产业经营,置业公司、建设公司、酒业公司、稀土公司共实现收入逾1.3亿元。
 
 (五)“两型”社会的愿景。云龙示范区,通过近五年的发展,基本形成了支撑云龙示范区改革与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按照“田园都市”的要求,坚持城乡发展同步规划、城乡设施同步建设、城乡产业同步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同等享受,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基本形成“城中有乡、乡中有城、城乡交融”的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我们还将进一步加大“两型”社会建设探索力度,创造更多的“两型”经验、模式示范全国,预计到2016年,将完成10平方公里区域的开发和建设,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0亿元,人均GDP达到6万元,财政收入达到2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5年累计500亿元,“两型”产业比重达到80%,科技投入占GDP的比重2.8%。到2020年,株洲云龙示范区将基本发展完善,建成生态宜居城、文化科教城、旅游休闲城,成为“两型”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