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上的今天—— 1888年6月16日《国际歌》诞生

点击数:1103 时间:2021-06-16

  1888年6月16日,人类歌曲史上最有威力的、影响最深远的歌曲――《国际歌》的曲子,在一个工人作曲家的笔下诞生了。从此,这首战歌响遍了全世界。

  1871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战败,巴黎工人起义爆发。 起义工人选举产生了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然而,资产阶级政府不甘心失败,对巴黎公社发起了进攻。1871年5月21日至28日,公社战士同攻入城内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巷战,三万多名公社战士牺牲,史称“五月流血周”。
  巴黎公社失败后不久,公社的领导人之一欧仁•鲍狄埃创作了诗歌《英特纳雄耐尔》。这是一首气势磅礴的号召全世界被压迫、被剥削的奴隶起来为真理而斗争的壮丽篇章。但是,直到1888年,才有人将诗集给了工人作曲家狄盖特,他以满腔的激情,一夜不眠,谱成了这首气壮山河的曲子。
  这首无产阶级战歌很快被翻译成许多种语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最著名的一首歌。早在20世纪之初,中国的一些刊物上就出现过未曾署名的《国际歌》中文版。最早有署名的中文版本应该是郑振铎与其好友耿济之在1920年10月翻译发表留下来的。但是以诗的形式出现,没有附曲,不适合唱颂。
  1923年,瞿秋白从苏联回到中国,将《国际歌》重新翻译。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即中央苏区)成立时,决定以《国际歌》作为国歌。1962年,中国音协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邀请有关专家,对《国际歌》译文重新加以修订。从中共三大起,每次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代表大会闭幕时和党的重大活动结束时,都会演奏《国际歌》。